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大事紀

時期期間

事 蹟 內 容

清領時期
1885~1890清領時期劉銘傳將軍撫臺,為改善本市飲水,在臺北市區內開鑿水井過濾消毒,供公眾飲用,為臺北市公共給水之發軔。
日治時期1898英國人巴爾頓先生(W.K.Burton)應聘來臺北勘察水源。
1907新店溪水源地工程開工興建,為臺北市有系統供給自來水之起步。
1909新店溪水源設施及配管工程完成,設計供水人口120,000人,出水能量每日17,000立方公尺,每人每日最大配水量163公升。
1916~1917新店溪淨水場第1次擴建增設管線工程完成,出水能量增至每日24,700立方公尺。
1924開始實施計量給水制度。
1927~1932陽明山泉水系統第一及第三湧泉建設工程及配水管系統完成,出水能量每日增至28,000立方公尺,當時設計供水人口為320,000人。同時完成三角埔500kWh水力發電所1座。
1943陽明山第四湧泉工程完成,每日增加配水量約4,000立方公尺。
1943~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北市遭受盟軍飛機轟炸,管線系統嚴重受損。
二戰後1946新店溪淨水場內新設1臺100馬力抽水機,每日增加10,000立方公尺水量。
1949新店溪畔設渾水抽水站1座,裝設100馬力抽水機1臺,每日增加進水量12,000立方公尺。
1950利用臺糖設在萬華之深井兩口,作為自來水補充之用。
1951~1952新店溪淨水場內新建快濾水池1座,每日出水量20,000立方公尺。
1953~1956雙溪慢濾淨水場完成,每日增加配水量20,000立方公尺。
1957~1963為紓解嚴重缺水,先後完成深井34口,總出水能量每日100,000立方公尺。
第一期建設1958~1965民國47年4月成立臺灣省臺北區自來水建設委員會,負責臺北區自來水第一期擴建建設工作。民國53年4月完成每日配水量200,000立方公尺之快濾蟾蜍山淨水場,另渾水管線、渾水抽水站、輸配水管線系統、大直及五分埔高地調節水池等亦告完成。
1961「臺北市自來水廠」自本年1月1日起更名「臺北自來水廠」,俾與供水區域名符其實。供水區域包括臺北市、臺北縣所轄三重鎮、中和鄉、永和鎮、新店鎮、景美鎮、木柵鄉、士林鎮。
第二期擴建1968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後,南港及內湖兩水廠併入本廠。供水區域包括臺北院轄市(陽明水廠供水區域除外)、三重市、永和鎮、中和鄉、新店鎮。
1968~1971民國57年8月成立臺北市政府臺北區自來水建設委員會,負責臺北區自來水第二期擴建建設工作。蟾蜍山淨水場增加配水量每日200,000立方公尺,於民國60年4月完成,同時完成渾水管線及抽水設施與輸配管線等工程。
第三期擴建1972~1976民國61年9月成立臺北區自來水及衛生下水道建設委員會,專責辦理臺北區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之規劃、設計、 施工等事宜於本年10月開工,在新店溪水源地新建每日配水量480,000立方公尺快濾淨水場,並完成直潭壩、青潭堰、青潭取水口、淨水場、配水池、加壓站、輸配水管線等工程。
1977本年1月1日成立「臺北自來水事業處」,為直屬臺北市政府之一級事業機構;接管臺北自來水廠及臺北區自來水工程處(工程總隊前身),並負責主管自來水行政業務。 本年9月臺北區自來水第三期擴建工程完成,全系統總出水能量達每日1,160,000立方公尺。
第四期擴建1979~1981民國68年1月,行政院核定興建翡翠水庫。
民國68年9月第四期擴建後段給水計畫,奉行政院核定實施。
1982~1983水質電腦監視系統於71年底完成。
民國72年5月汐止鎮橫科里、宜興里、福山里、北山里,併入本處供水區域。
1984~1990第四期擴建給水後段工程第1階段,於73年6月完成。包括每日出水量500,000立方公尺之直潭淨水場、原水取水設施、輸水幹管、配水池及關聯配水設施改善等工程。
73年7月起繼續執行第2階段工程,辦理直潭壩右岸2.0公里導水隧道及涵渠、興建直潭淨水場第一、二及三座淨水場、14處加壓站、11座配水池、配水幹線等,第四期擴建給水後段工程第2階段於80年6月全部完成。
1988直潭淨水場第二座完工,設計出水能量500,0000立方公尺。
第五期建設第一階段1991~1998民國80年7月起開始執行第五期建設給水工程第1階段,辦理直潭淨水場第四座淨水處理設備、第二條清水幹線上游段工程、安康加壓站、民生配水池加壓站工程及水源路配水幹線等工程。
1998完成第一條清水輸水幹線通水15年後第1次停水檢修。
1999~2002持續推動自來水第五期建設給水工程第1階段:辦理第二條原水輸水系統直潭淨水場場區涵渠段工程、直潭淨水場第五座淨水處理設備、第二條清水輸水幹線下游段工程、民生配水池加壓站接續工程、大同第三座加壓站供水關渡線、公館淨水場污泥處理設備工程、完成第一、二清水輸水幹線端點連絡工程。
2000中油公司挖損士林北投管徑2000毫米輸水幹管,歷經停水28小時後完成搶修。
2001納莉風災期間,協助解決公共場所及地下室積水問題。
2002完成第二條清水輸水幹線並正式通水。
2003完成全國首創太陽能與風力並聯混合型發電系統於自來水園區啟用。
2004直潭淨水場第五座淨水設施於11月完工,總設備能量增至366萬立方公尺/日,備載率提升至13%。未來視實際需求可增加對台灣自來水公司支援水量。
2005
完成青潭堰原水管30年來首度檢視及檢修。
第五期建設第二階段2006
辦理第五期建設給水工程第2階段工程。
開始執行20年「管網改善長程計畫」。
2007自來水園區親水體驗教育區開幕啟用。
花園停車場啟用。
建置飲用水防災體系,設置維生儲水槽及緊急維生給水站。
2008思源街親水通廊自行車道啟用。
第二原水輸水幹線隧道工程貫通。
2009第二原水輸水幹線隧道工程完成。
公館淨水場池頂加蓋暨太陽能光電設施工程完成。
第二原水輸水幹線粗坑頭水路工程完成。
木柵動物園污水廠設置景觀水舞噴泉工程完成。
2010直潭第二原水輸水幹線及民生內湖線聯合通水典禮。
公館水岸水濂噴泉景觀工程完成。
2011完成一清輸水幹線和平東路至大同配水池段清洗檢修作業。
2012關渡線(玉門街堤防外-雙溪橋下)2000mm輸水管工程完成。
安華加壓站新建工程完成。
2013直潭第六座淨水設備工程完成。
信義支線2400mm輸水管工程及1000mm輸水管工程完成。
安華安康線1000mm輸水管工程完成。
建置全台第一個飲用水防災系統,累計完成45處緊急維生給水站。
2014「臺北自來水對抗天災之策略」榮獲2014年國際水協會工程創新獎東亞區計畫類首獎。
「安華新店線1500mm輸水幹管延伸潛盾統包工程」榮獲台北市政府103年度公共工程卓越獎。
2015「關渡線(雙溪口至大度配水池段)∮2000mm輸水幹管潛盾統包工程」榮獲台北市政府104年度公共工程卓越獎。
南港加壓站配水池及新安配水池新建工程完成。
環河南路(青年路口至成都路口)堤外輸水管新設工程完成。
2016關渡線(雙溪口至大度配水池段)∮2000mm輸水幹管潛盾統包工程完成。
大屯配水池新建工程完成。
2017潭壩維護更新工程及直潭第一原水輸水路檢修工程完成。
行義路溫泉產業特定專用區溫泉公共取供設施新建工程完成。
大度配水池暨加壓站新建工程完成試車。
翡翠原水管工程計畫完成基本設計核定。
興辦防災地下水井工程。
2017臺北世大運場館整修工程-臺北市立天母棒球場完成整修。
2018大度配水池暨關渡線輸水幹管啟用。
「大同配水池及加壓站第三座新建工程」榮獲臺北市政府107年度公共工程卓越獎。
翡翠原水管工程計畫環評通過,細設核定,並獲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。
2019臺北自來水設施整備計畫核定。
公館配水池改建暨共構多目標綜合大樓工程都市設計審議核定。
青潭堰右側淨水池延長工程細設核定。
大同配水池及加壓站第三座新建工程完工啟用。
大度淡海線∮1200mm輸水管潛盾接續工程隧道貫通。
臺北市長柯文哲主持「翡翠原水管工程」動工典禮。
「 青潭堰右側靜水池改善工程」11月開工。
2020「直潭淨水場第一座快濾池設備改善工程」榮獲臺北市政府109年度公共工程卓越獎。
「東湖∮1000mm輸水幹管潛盾統包工程」榮獲第十四屆優良工程金安獎。
「大度淡海線∮1200mm輸水管潛盾接續工程」榮獲109年度公共工程金質獎。
直潭淨水場第一座快濾池設備改善工程11月完工啟用。
公館配水池改建暨共構多目標綜合大樓開工動土典禮。
大度淡海線∮1200mm輸水管潛盾接續工程5月完工。
忠孝橋∮1500mm輸水幹管潛盾統包工程隧道5月貫通。
一清幹線(中、永和成功路PCCP)備援幹管統包工程11月細設核定、12月開工。
2021東湖∮1000mm輸水幹管潛盾統包工程1月完工。
青潭堰右側靜水池改善工程6月完工。
忠孝橋∮1500mm輸水幹管潛盾統包工程8月完工。
臺北市長柯文哲主持「翡翠原水管工程」翡翠段隧道貫通典禮(9月)。
「忠孝橋∮1500mm輸水幹管潛盾統包工程」榮獲臺北市政府第10屆公共工程卓越獎(9月)及行政院第21屆公共工程金質獎(11月)。
2022「108至111年度中大口徑幹管部斷水工法配合工程」榮獲臺北市政府111年度公共工程卓越獎(第十屆水利工程類)。
「大度淡海線1200mm輸水管潛盾接續工程」以耐震設計及創新施工,榮獲國際「2022 ISTT免開挖工程獎」殊榮。
臺北市長柯文哲主持「三重二號配水池暨加壓站新建工程」動土典禮(12月)。
2023臺北市長蔣萬安、行政院鄭文燦副院長及新北市政府朱惕之副市長共同主持「翡翠原水管工程」隧道全線貫通典禮(5月)。
「翡翠原水管工程」榮獲臺北市政府112年度公共工程卓越獎(水利工程類)。
「一清幹線(中、永和成功路 PCCP)備援幹管統包工程」榮獲第17屆優良工程金安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