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一、 計畫緣起

臺北自來水系統經歷年來建設,供水需求的滿足、備援及備載的建置大抵完成了現代化自來水的規模,然而自民國47年代起建設及持續營運至今已過60年,早期建設的自來水設施已開始逐漸老化、劣化及功能逐漸衰退,再度面對供水穩定的問題,但全面更新重建不免花費鉅額之工程經費,亦將造成設施無法營運衍生供需問題,且部分設施尚屬堪用僅效能降低,故本總隊於109年啟動「臺北自來水設施整備計畫」,針對臺北自來水系統進行全面性盤點、分析遭遇問題、系統供需檢討、擬定場站設施及輸配水幹管整備執行架構等,藉由實際執行之,期使設施回復應有功能及延長使用壽命,以期達成安全、穩定、永續之新世代自來水系統。

二、 計畫目標

本計畫主要分為場站整備及幹管整備兩大主軸,目標為穩定供水、管理優化、防災強化等三大目標,概述如下:

  1. 穩定供水:對於老化或劣化之設施及管線進行整備,使其生命周期得以延長,進而提升整體效能,增加備援(載)能力,充分利用水資源,並減少提早重建的投資,使系統發揮最大效益。
  2. 管理優化:活化相關設施,增加備援彈性,進行節能運轉,提升供水品質,並利用監測及系統預警,強化加壓站及配水管網之智能管理,提升營運效能。
  3. 防災強化:提升系統防災能力,穩固設施基礎承載,降低設施及管線因災害失能風險,以穩定維生供水需求,達到強化防災應變目標。

三、 計畫內容

本計劃主要工作內容主要分為場站整備及幹管整備等2大主軸,其詳細工作內容分述如下。
  1. 場站整備:辦理場站設施耐震初評,針對逾齡之場站設施進行評價,並提出後續場站設施整備工程建議後,分階段進行整備施工作業。
  2. 幹管整備:分別辦理供水分區之水理模型優化(最佳操作策略、最佳經濟管徑、時間因素及供水區壓力影響程度等分析)及備援系統分析,同時利用水理模型成果針對預定整備之管線,研擬整備執行方案及工法(含停水施工可行性及備援方案)後,分階段進行整備施工作業。

四、 計畫經費

計畫執行總經費為180億元,經議會審定分階段執行辦理,第1階段計畫期程自民國109年至113年為期5年,核定經費27.45億元。

五、 計畫期程

期程自民國109年至123年,為期15年。

六、 計畫效益

臺北自來水系統隨時間不斷老化,且氣候變遷導致環境地質災害不斷發生,設施整備計畫將為未來工作主軸,故經由本案盤點本處老舊設施,研擬改善方案,以提高設施防災能力,降低供水風險,並藉由優化供水系統,提升管理效能,而辦理自來水系統之整備,未來在本案穩定供水、管理優化及防災強化三大目標奠基下,並配合市政府智慧城市推動智慧供水,以期達成安全、穩定、永續之新世代自來水系統,並提升城市的韌性。

七、 計畫執行情形

1.場站整備:

已完成

  • 十二張加壓站功能改善
  • 大同第二座配水池耐震詳評
  • 直潭排砂溢流井耐震詳評
  • 大同第一座配水池耐震及功能改善

計畫中

  • 三重加壓站及松山加壓站耐震補強
  • 木柵二加壓站配水池耐震補強及功能改善工程

施工中

  • 公館淨水場既有排水系統改善
  • 淨水場堰壩取水等機電設備設備改善工程
2.幹管整備:
  • 累計至112年第4季完成26.16公里